積極聆聽 Active listening

拳手的訓練,首要的不是學習如何重擊對方,而是先學習避拳和捱拳。能夠閃得開猛攻,捱得過連環拳,慢慢便會看清楚對方的套路。

溝通也如出一轍,首要的並不是學習怎樣牙尖嘴利,反而是要學習如何「聆聽和感受對方」。目的是要了解對方的思路,發掘對方所關注的東西,令溝通(繼而是談判)的質量提高。值得一提,溝通和談判的目的,從來不是要像拳手般擊倒對方,反而是要與對方合作,一起達到共同目標。

回到正題,究竟怎樣才能夠「聆聽和感受對方」呢?(想深一層,也許是如何令對方覺得「被聆聽和被感受」。)筆者就想到一系列有關「積極聆聽」 的技巧,跟大家分享。以下簡單將「積極聆聽」劃分成「非語意」及「語意」兩種類,並首先由非語意類說起。

非語意類

1. 適當的眼神接觸。

2. 專注於對方說話。

3. 聆聽時不分心,不接收其他訊息。

4. 用身體語言表示感受,如欣賞、尊重、憐憫等。

5. 聆聽時適時展露恰當反應,如微笑、感慨等。

6. 適度地喜其喜、悲其悲。

7. 常換位思考。

8. 聆聽時不要想着如何反駁對方觀點,避免分心。

9. 聆聽時不作判斷,不表達自己相反意見,沉默是金。

10. 筆錄重要字詞、數字。

11. 保持情緒穩定, 一來有助聆聽,二來情緒大起大落對身體無益。

12. 接受批評,毋須反駁。因為合理批評,對自己有益;而不合理批評,反駁也無甚意義。

13. 時刻保持文化觸覺。如對對方背景(如性格、喜惡、家庭崗位、健康狀況、工作、宗教等)有基本認識,可避免犯禁或失言。

語意類

14. 用語言向對方的行為和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

15. 運用總結和語意覆述技巧,向對方釐清和核對訊息。

16. 鼓勵對方說話或討論,增加自己聆聽的機會。

17. 適時與對方分享自己的類似經歷。

18. 適時提問,增加交流。

19. 控制自己聲線和說話速度。

20. 聆聽時可簡單回應一聲如「聽到」、「唔」、「哦」、「明白」。

要「聆聽和感受對方」實在包含大學問和大智慧。以上提到的二十個項目,亦非「積極聆聽」的全部技巧,甚至只是其冰山一角。 儘管如此,以上項目都需要時間消化及磨練,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