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衝突 多元手法處理

2023年2月,有報章報導有兩名男子於本港中區名校門外身穿「血衣」,高舉「校方嚴重失當」、「校園暴力零容忍」等紅字橫額,強烈表達對學校處理校園衝突的不滿。事件帶出去年11月,校方曾報警指一名12歲男生在校內被一名14歲男生襲擊,警方及後對該施襲男生進行警司警誡。
面對校園出現暴力事件,校方報警求助,拘捕施襲者,保護受害人,是各方的首要任務,卻並非完成任務。懲罰犯事者固然有阻嚇性,化解衝突讓雙方重回校園生活更為重要。
事件中的施襲男生接受警司警誡,但明顯衝突依然存在。警司警誡是警方對10歲至未滿18歲的青少年犯事者行使酌情權不提出起訴,只對其作出警誡及監管。校園暴力衝突的處理,絕不限於警方執法,亦可多管齊下,解決問題。

朋輩調解 防範於未燃
朋輩調解的理念在於讓青少年甚至小學生學會基本的化解衝突技巧,讓他們自己處理同輩間的分歧。透過簡單的訓練,青少年會認識衝突的形成和解決爭議的技巧,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對衝突能建立一個正確的思維。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校園衝突的形成必然有其原因及過程,及早介入能夠避免衝突升級。老師、學校社工或心理學家工作繁多,沒有比衝突爭議雙方自行解決問題來得有效。

調解修復關係
部份朋輩間的衝突升級,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第三方調解員進行調解,也是可取之選。調解讓爭議方能有一個合適的機會及平台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感受,也讓大家可以自主地提出解決方法。
有別於一般的商事或民事糾紛調解,朋輩間的調解對象往往是年青人,爭議亦較少與金錢有關。調解的安排要更靈活及從爭議雙方的角度出法,當事人的關係更是調解的主軸。
當然,調解並非萬靈丹,也並非所有衝突均能以調解處理。然而,成功的朋輩調解,不僅可以解決爭議的問題,更能修補或提升大家的關係。學校提倡朋輩調解,對處理校園衝突有百利而無一害。

文:#Eric Ting #認可調解員

應對校園欺凌 朋輩調解為先

早兩星期,港島南區一所小學懷疑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過程更被拍片上載,再次引起社會迴響。從網上影片可以看到,一名穿運動校服的女生被最少三名女同學在校園平台包圍叫囂,有人更將飲料和零食倒在女生頭上,惡言相向。雖然女學生嘗試躲避及伸手示意對方停止,但不獲理會,女生全程無反抗之力,周邊亦無人施以援手。

近年校園欺凌事件屢見不鮮,2022年4月,紅磡一所小學一名五年級的男生疑在家網課期間於網上遊戲時開罪同窗,於復課後被同學挾持到區內一公園被迫「三跪九叩」拍片道歉。事後警方以刑事恐嚇罪拘捕兩名12歲及13歲的男童。

不同的校園欺凌事件,除了看到朋輩欺凌無處不在,也暴露出朋輩衝突未被妥善解決,校園除了是一個學習的地方,也成了朋輩衝突的溫床。

其實,朋輩衝突並非新事物,只是當衝突變得嚴重甚至變成欺凌時,才獲社會關注。

從根本著手 於萌芽期化解衝突

目前,不同的學校有社工或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士為學生們提供適當的輔導或跟進工作。然而,要符合成本效益,他們只能聚焦問題較嚴重的個案。事實上,要求他們緊貼每一位同學的衝突也不切實際。

事實上,衝突形成有不同的階段,有時候衝突萌芽於輕微的矛盾甚至是誤會。從根本著手,處理校園欺凌,最佳的方法是從有效化解衝突、矛盾和誤會著手。

青少年也能化解衝突 建立正確思維

朋輩調解的理念在於讓青少年甚至小學生學會基本的化解衝突技巧,讓他們自己處理朋友或同學間的分歧。透過簡單的訓練,青少年會認識衝突的形成和解決爭議的技巧,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對衝突能建立一個正確的思維。

很多朋友對衝突存有誤解,以為衝突是負面的事情,要盡力杜絕。其實,這反而令不少矛盾或分歧升溫。又有朋友認為小朋友間的衝突都是瑣碎小事,參加調解訓練,倒不如加緊學科補習來得實際。要知道,成人世界的小事可能對小朋友是天大的事情。

現時,持續地為學生們提供有系統的朋輩調解訓練的學校只有少數,講座、徵文比賽可以提高坊間對朋輩調解的認識,但並不能真正應用朋輩調解處理同學們的紛爭。我們除了期望更多人可以認識朋輩調解,更希望學界或不同的團體真正運用朋輩調解,使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從小已能掌握處理衝突的技巧。

文:#EricTing #認可調解員

調解與你 (下)

前文提及調解互利共贏的特色,也簡單道出不少爭議的成因: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不少朋友會發現,這個現象其實十分普遍,我們朋友圈內可能也正正有這樣的人。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其實,衝突很多時就是爭議的萌芽,起因可能十份簡單。

有建築承建商與分判商掀起千萬元官司,一方指控對方剋扣工程款,另一方指分判商施工質量欠佳。調解員觀其原因,其實涉及施工團隊日積月累的衝突和互不尊重,事件不斷升溫,以致對簿公堂。

調解員作為第三者當然不是萬能,並不能夠馬上使雙方和好如初,情同手足,但調解員可以做到的是要大家思考爭議背後有多少是不理性的情緒主導,有多少是在互利共贏下應該作出的妥協。此外,調解員亦會促進雙方想一想彼此的共同利益,工程承建大家均希望愈做愈多、愈做愈好,打官司寫文件,何等費時失事呢?

當大家發現衝突可以如此容易發生,其後果可大可小,我們便要有調解的思維處理身邊的人事。筆者的意思當然不是叫大家動不動就開展一場調解會議,反而是大家要如何避免衝突升溫。

生活中,工作上同事上司下屬的小爭執,家人朋友的小不滿,大家因著某種關係走在一起,切不可輕看那小小的磨擦。有人因為大家關係的緊密,往往沒有為對方設想,變得自私,這勢必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傷害和問題。

另外,每一個人也是一個消費者,我們的網購團購,遇到貨不對辦雙方又如何處理呢?投訴和處理投訴其實也是一種學問,大家不要忽略背後的共同利益呢。

故此,調解思維的應用可以十分生活化。調解既是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調解與你,密不可分。

#調解 #調解員 #調解技巧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文:#認可調解員 #Eric Ting】

調解與你 (上)

調解 (mediation)被視為透過第三方協助解決爭議的方法之一,不少朋友也把它與訴訟(litigation) 和仲裁 (arbitration)相題並論。對一般的小市民來說,我們既沒有億萬元爭產案在身,也不多有對簿公堂的機會,調解又與我有何關係呢?

要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調解的理念和優點。除了廣告或推廣活動中提及的節省時間和成本,它其中的一大特色是找尋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以自主的方式處理問題。

互利共贏,看似是一個口號,特別在充滿矛盾的社會和競爭的環境下,人們習慣你贏我輸的博弈。然而,解決問題卻不一定要走到這種零和地步﹗

調解員的經驗告訴我們,互利共贏並不是一個口號。我們發現,爭議雙方在對立的爭鬥中往往變得主觀,除了認為自己有道理,更無法客觀的找尋解決方法。這個情況與爭議方的學識和資歷並無直接關係,乃人之常情。調解員正在這種情況下以中立第三者的身份介入爭議,以技巧使雙方多角度思考爭議,從而找出解決方案。

以為人津津樂道的分橙故事為例,兩姊弟要爭奪家中唯一的橙,以訴訟方式解決可能會一方得橙一方一無所有。調解員方式則了解他們對橙的需要,發現背後姊姊需要橙皮供制作蛋糕之用,弟弟則運動完畢欲喝鮮橙汁。一個橙本能滿足大家需要,卻因主觀見解引起爭議。

以上故事雖然簡化了生活中不同的爭議,但卻一語道出不少爭議的成因。互利共贏,找尋背後需要甚至共同利益,正是人們不易做到的。了解到這個調解的特色,它又如何與我們息息相關呢?下文再談。

#調解 #調解員 #調解技巧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文:#認可調解員 #Eric Ting】

調解生活 10《我就係想咁講!》

調解原則:調解員的工作就是聆聽。

家中的洗衣機去水喉突然漏水,媽媽請了師傅過來檢查。

師傅說:「而家睇到,係條洗衣機去水喉漏水,幾時開始?」

媽媽說:「早幾日囉,部機新買架。」

師傅說:「照我睇,舊機個陣,條喉已經漏水,係咪?」

媽媽說:「唔係,一開始都冇漏。」

師傅說:「會唔會舊機條喉已經漏水,你唔知?」

媽媽說:「我日日都係屋企,點會唔知呀?」

師傅說:「但係條去水喉睇落去好似塞咗,裝新機,點會唔檢查條喉有冇塞?」

媽媽說:「如果一裝新機就漏水,我一定要佢整番好先走啦。」

師傅說:「咁真係奇怪,究竟條喉係裝新機之後先漏水,定係舊機嗰陣已經漏水呀?」

媽媽說:「你都唔明我講咩!都話部機新買,前幾日先漏水。」

我說:「我媽媽既意思係,佢條喉幾時塞、塞成點就唔知,但係一初裝新機,冇發現漏水,條喉漏水就幾日前先發現。」

媽媽說:「我就係想咁講。」

師傅說:「咁換咗條喉啦。」
……

學生說:「點解師傅同媽媽好似唔多溝通到?」

老師說:「大家都心急講自己嘅嘢。」

學生說:「師傅急咩?」

老師說:「師傅急住判斷點解漏水同幾時漏水。」

學生說:「媽媽急咩?」

老師說:「媽媽急住表達新機漏水既無奈。」

學生說:「咁調解員急咩?」

老師說:「調解員急住聽清楚兩個當事人講咩,搵機會澄清一下。」

【文:#YipSir

#聆聽很重要 #溝通 #調解生活
#調解 #調解員 #調解技巧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調解生活 9 《叫你最大嗰個出嚟見我!》

調解技巧:說明權限

某小食店門外,有數名顧客排隊等候。

顧客A說:「俾串魚蛋。」

店員A說:「量一量體溫先吓。」

店員B抬起測溫槍,指向顧客A的前額。

店員A說:「魚蛋呀,多謝七蚊呀。」

顧客A離開。

顧客B放下耳機,視線離開手機屏幕。

顧客B說:「俾串燒賣。」

店員A說:「量一量體溫先吓。」

店員B抬起測溫槍,指向顧客B的前額。

顧客B說:「你做咩搵支槍指住我呀?」

店員A說:「講咗量體溫囉。」

顧客B說:「癡線。我嚟幫襯你呀,量咩呀量。」

店員A說:「咁而家…」

顧客B說:「咩呀?吉串燒賣嚟啦,我俾錢你賺呀,矇丙。」

店員A說:「唔好意思,公司規定…」

顧客B說:「規定你搵支槍指住啲客呀?不知所謂,買串燒賣都要量。」

店員A說:「唔好意思,公司規定…」

顧客B說:「咩鬼嘢規定呀?吓?我又唔係堂食,我攞走㗎,有冇發燒關你屁事咩?快啲吉串燒賣黎啦。」

店員A說:「唔好意思,公司規定…」

顧員B說:「公司規定,公司規定,你唔好再同我講埋啲廢話,叫你最大嗰個出嚟見我呀!」
……

學生說:「調解員,係咪顧客大晒,店員無say?」

調解員說:「唔係,只係大家未清楚說明雙方嘅權限姐。」

學生說:「雙方嘅權限係咩呀?」

調解員說:「顧客俾錢消費,有權要求貨品同服務。店員代表公司,有權拒絕服務不接受量體溫既顧客。」

學生說:「大家都有權,點解店員仲口窒窒?」

調解員說:「可能公司未講清楚,又可能公司已經講清楚,係店員自己唔清唔楚。」

學生說:「調解員,咁可以點做?」

調解員說:「可以協助雙方了解彼此嘅權限。」

#調解生活 #說明權限 #了解彼此權限很重要
#調解 #調解員 #調解技巧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文:#YipSir

調解生活 8 《哈囉》

調解技巧:提防假設

晚飯後,我帶家中的狗仔到街上散步,迎面而來是一個三人家庭,有爸爸、媽媽、小妹妹。妹妹看見戴上狗帶的狗仔,向狗狗揮手。

妹妹說:「哈囉。」

我停了下來。

妹妹說:「哈囉。」

狗仔似乎聽到妹妹跟牠打招呼,向前打量一下。

妹妹說:「哈囉。」

狗仔再向前,靠近妹妹。

妹妹說:「媽咪。」

媽媽說:「嘩。」

狗仔朝著母女繼續前行,靠近妹妹。

妹妹說:「媽咪。」

媽媽說:「救命。」

狗仔繼續前行。

媽媽說:「咪行埋嚟呀。」

媽媽鬆開拖著妹妹的右手,向左跳開,爸爸走向前。

爸爸說:「你隻狗呀。」

我方才驚醒,把狗仔向後拉,母女才安靜下來。

媽媽說:「嚇死人啦。」

我說:「下?妹妹唔係同狗仔say哈囉咩?」

爸爸說:「一個係女人,一個係小朋友黎架,有冇攪錯呀你?」

我說:「攪錯?我以為哈囉係打招呼、歡迎既意思添?」

三人靜了一下。

爸爸說:「總之你拖開隻狗啦。」

我說:「好呀。」

……

學生說:「調解員,妹妹唔係say哈囉咩?」

調解員說:「係呀。」

學生說:「哈囉,有驚既意思咩?」

調解員說:「冇呀。」

學生說:「哈囉,有救命既意思咩?」

調解員說:「都冇。」

學生說:「哈囉,有咪行埋嚟既意思咩?」

調解員說:「完全冇。」

學生說:「咁當事人say哈囉即係咩意思?」

調解員說:「即係想打招呼既意思,其他進一步既意思都只係假設,未跟當事人核實之前,調解員唔可以當係真架。」

#調解生活 #提防假設
#調解 #調解員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文:#YipSir

調解生活 7 《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調解技巧:問出當事人的需要

球場

有一對母女在跑步,突然在當值保安的房門前停下來。

媽媽說:「我想問,你有冇見過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從房間行出來。

保安員說:「邊個水樽呀?」

媽媽說:「擺係長凳度嗰個呀。」

保安員說:「我頭先經過見到。」

媽媽說:「而家個水樽唔見咗呀。」

保安員說:「哦。」

媽媽說:「你係咪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係呀。」

媽媽說:「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我巡咗幾次,好耐個水樽都擺咗喺度冇人攞,咪當垃圾揼咗佢囉。」

媽媽說:「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以為係垃圾囉。」

女兒說:「媽咪,好口渴呀,想飲嘢。」

媽媽說:「而家自動飲水機封咗,我專登帶定支水嚟跑步飲。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都話以為係垃圾囉。」

媽媽說:「下面個小食亭又冇開,呢度冇地方有水,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癡線。」

保安員返回房間。

媽媽說:「你去邊呀?你未答我呀!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保安員說:「發神經。」

保安員關上房門。

媽媽說:「你出嚟,唔係我投訴你呀。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

學生問:「調解員,如果你介入,點處理?」

我說:「我會問媽媽有咩需要。」

學生問:「點問呀?」

我說:「你個水樽已經揼咗,係咪想要番個新水樽呀?」

學生說:「唔係。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我說:「你同你女女跑到成身汗,係咪想飲水呀?」

學生說:「唔係。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我說:「你冇咗嗰個水樽係咪有咩特別功能,想要番同一個牌子型號既水樽呀?」

學生說:「唔係。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我說:「保安員當咗你個水樽係垃圾,冇問過你就揼,你係咪覺得唔受尊重,想鬧保安員,出番啖氣?」

學生說:「唔係。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我說:「係咪閙都唔夠,仲想保安員向你道歉呀?」

學生說:「唔係。你做咩揼咗我個水樽呀?」

我說:「個水樽對你嚟講有咩咁重要?點解會咁嬲嘅?」

學生說:「哦,個水樽係我係惠康買咗好多野,係限期之內用一千個印花換架。一千個印花,一個唔該,俾個保安揼鬼咗去,你話嬲唔嬲呀?」


【文:#YipSir

#調解技巧 #當事人的真正需要 #立場背後的需要
#調解 #調解員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調解生活 6 《嚟呀,夠薑就打我呀!》 

調解技巧:個別會談的時機

綜合球場(籃球場+足球場)

有一位伯伯正對著人造牆練習射波,足球撞向人造牆,自然回彈。伯伯腳腳有力,足球啪啪作響。突然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爸爸走近。

爸爸說:「阿伯,你唔好對住牆踢啦。」

伯伯說:「點解呀?」

爸爸說:「呢度有細路跑嚟跑去,一下反彈,好容易俾你省中。」

伯伯說:「咁咪叫你班細路行開啲跑囉,個球場咁大。」

爸爸說:「呢個球場好多細路,唔係淨係得我個啲。」

伯伯說:「球場就係俾人踢波架啦。我係度踢咗咁耐,係得你咁多事,麻鬼煩。」

爸爸說:「球場夠有個龍門俾人踢個波入去啦,係你先鍾意對住牆射,你就真係麻鬼煩。」

伯伯說:「你估淨係得我一個人對住牆踢呀,咁多人唔攪,你係要嚟攪我。」

爸爸說:「而家成個球場,我淨係見到你一個對住牆踢姐。」

伯伯說:「你死開,唔好阻住我。」

爸爸說:「我就係要係度阻止你製造危險。」

伯伯說:「你估你企係度,我就唔敢踢呀。」

爸爸說:「你試下繼續踢呀!」

伯伯說:「我而家就踢俾你睇。」

爸爸說:「你踢呀,我打到你爆缸。」

伯伯說:「我而家就踢,你夠薑就即刻打到我爆缸。」

雙方挺起胸膛,推撞了幾下。

爸爸說:「你踢呀。」

伯伯說:「我就踢。」
……

保安員趕到,嘗試調停。

保安說:「你地冷靜啲,慢慢傾。」

雙方無視保安,加大聲浪。

爸爸說:「夠薑你就踢。」

伯伯說:「我就踢俾你睇。」

爸爸說:「死老坑,你以為我唔敢郁你呀?」

伯伯說:「夠薑你就郁我!嚟呀!」

另一個途人走近保安,說了幾句話,他們隨即兵分兩路,保安走向伯伯,帶伯伯到長凳;

伯伯說:「佢算老幾呀?球場點解唔踢得波呀?」

保安說:「唔……」

途人走向爸爸,把爸爸帶到儲物籠。

爸爸說:「個老坑自唔自私啲,個球場佢買起咗呀?」

途人說:「唔……」

雙方衝突暫停,各自分開表述。
………

我問:「正常既調解程序,唔係聯席會議先咩?點解會個別會談先既?」

我答:「仲聯席?打到爆缸架啦。」


【文:#YipSir

#有事慢慢講千祈唔好打交
#調解技巧 #個別會談 #執生好重要
#調解 #調解員 #調解培訓 #和解 #大和解

調解生活 5《你唔好同我講呢啲嘢啦!》

調解技巧:各取所需

天朗家的洗衣機壞了,跟爸爸媽媽去購買一部新的。

店員說:「呢部惠而浦幾好架。」

媽媽說:「呢部幾好咁,係唔係,天朗?」

天朗說:「買囉。」

職員說:「而家買,送維修保養優惠,只係需要千二蚊,就…」

爸爸說:「你唔好同我講呢D野啦,包維修保養,邊有保證架,我哋唔要呀。」

職員說:「唔係呀,公司真係…」

爸爸說:「真係唔知要約到幾時,個師傅先肯上黎整。」

職員說:「放心,會盡快既…」

Continue reading